当国外旅行邂逅中式建筑~
中国的园林和建筑艺术,曾于17世纪在欧洲刮起“中国热”的旋风,当时在欧洲各国建造了不少中国风格的园林和建筑。
1980年后,中国的造园艺术再次被介绍到西方世界。不同时期的两次“中国热”成为中西建筑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17至18世纪在欧洲文化史上有一个词语颇为引人注意,这就是chinoiserie(中国风)。当时中国的瓷器、壁纸、刺绣、服装、家具、建筑等风靡了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中国的园林,它深刻影响了欧洲的造园艺术,使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短短几十年间,欧洲大陆上兴建了不少中式建筑。
18世纪的欧洲花园多为庄园府邸的附属花园,供主人游览观赏之用,多数为私家,如瑞典的“中国宫”,法国的“红楼”。
▼瑞典“中国宫”
位于斯德哥尔摩市郊的皇后岛上。由于王后乌尔利卡非常喜爱中国文化,1753年,国王腓特烈一世在离王宫不远的地方专门为她修建了中国式楼阁。这是一座中国式宫殿与法国洛可可式建筑的融合体,整个建筑呈弓形,宫顶仿中国宫殿装饰并刻意雕龙,但无琉璃瓦。
▼法国红楼
位于巴黎富人区蒙梭公园附近一座赭红色的中式楼房,这是巴黎城内极少出现与城市整体风格不一致的建筑。建造者卢芹斋,是19世纪末来到法国的中国人。
这座中式建筑,最初使命原本是装载中国古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建筑本身已经成为进入巴黎文化遗产之列的古董。
18世纪欧洲的中国园林,在很大程度上融合了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的特色。由于部分花园是从古典式改建而来,还在局部保留了古典主义的手法,东西合璧的做法比较多见。
总的来说,这时的欧洲中国园林,多数是在局部模仿,手法比较简单。自然风致园相对中国传统园林而言,处理过于粗糙,类似荒野的景色,缺乏中国园林的精心布置。
图画式园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中国建筑,不过模仿得不太地道。比如德国慕尼黑英国公园里的“中国塔”。
▼慕尼黑英国公园里的“中国塔”
这是德国人按照自己对中国木塔的想象建成的塔,美名曰“中国塔”。中国塔是1789-1790年建造的,设计和制作全凭 31 35818 31 11364 0 0 1417 0 0:00:25 0:00:08 0:00:17 2397一张画完成的,没有细致地考证真正中国建造的塔的每个细节,所以造出来的中国塔对中国人来说,似乎有点不大像。
那时的德国人向往遥远的东方艺术,却没能长途跋涉来到中国,于是半凭传说、半凭想象造出了这样一座塔。
18世纪之后,欧洲的“中国热”渐渐消退,以后的一两百年间,中国一直处于被侵略、鄙视的地位,中国文化的价值呈现出弱势的状态。
西方人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再次在自己国家见到中国式园林。1980年后修建的中国式园林内容更为丰富,大致有以下几种:展览厅、园艺节参展作品、城市之间的友好赠建、纪念性的修建、观光园林。
木塔的结构颇有点像山西应县木塔,如果当年修建塔的工匠们确实全凭想象创造出这样一座木塔,那这样的创造一定是通过“遥感”!
第二次西传的中国园林,一般都能抓住中国园林的某种特点很好地加以表达。
比如以中国典型的江南苏州古典园林为蓝本的美国纽约市明轩、加拿大温哥华市逸园、加拿大蒙特利尔梦湖园,模仿北方皇家园林的英国利物浦市燕秀园,以岭南园林为蓝本的澳大利亚悉尼市谊园,表现云南园林特色的瑞士苏黎世市中国园,以楚地风格为基调的德国杜伊斯堡市郢趣园等等。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轩
明轩,1980年竣工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馆北翼。它是以苏州“网师园”里的“殿春簃”庭院为蓝本而建造的,占地46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
陈从周教授牵头,苏州市园林管理局承建,1980年建成。因以明代建筑风格为基调,故名为“明轩”,是中国园林走向海外的开山之作。
▼慕尼黑▪芳华园
芳华园位于慕尼黑的西公园内,是欧洲的第一座中国公园。公园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是为1983年在慕尼黑西公园举行的国际园艺展览会,由广州园林局设计并承建的一座小巧玲珑、具有江南风格的中国公园。
园内有钓鱼台、方亭、船厅等传统建筑小品,配以中国园林中传统的花木,如松、竹、梅、玉兰、丹桂等,形成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园林空间,布局合理,轻巧明朗,花木繁茂,景致优美。
▼蒙特利尔▪梦湖园
蒙特利尔植物园内有一处中国风格的庭园,名叫“梦湖园”,它象征着中加文化交流以及上海与蒙特利尔市的友谊。
该园按明代造园风格设计,为北美地区同一风格的园林之最,湖水与假山为此园的特色,园中亭台廊榭,处处精雕细刻。
▼瑞士苏黎世市▪中国园
中国园于1994年正式开放,是苏黎世的姐妹城市——昆明所赠,昆明市政府仿翠湖公园的格局设计,是海外最大规模的中国式园林。
苏黎世人为他们的城市与昆明的友城关系而深深自豪。迄今为止,苏黎世只同昆明保持着唯一的友好城市关系。
▼新加坡▪蕴秀园
蕴秀园的整个工程建筑材料和砖均来自中国。园内的叠石和假山全是出自中国太湖的太湖石。园中的亭楼和一房山水将会与多个盆景区互相搭配,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盆景区将分为:微型盆景、树木盆景、精品盆景和水式盆景。
“蕴秀园”除苏州式的景观盆景之外,亦采用中国岭南派、川派、杨派、苏派和海派设计的盆景。
▼法兰克福▪春华园
春华园选址在法兰克福古老的贝特曼公园内。原址内有池塘、树林和草地,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原有条件,营造出中国徽州水口园林的气氛。
园名“春华”,喻欣欣向荣之意。园内建筑造型为徽州园林的传统形式,提炼了较多的当地民居建筑元素,除采用大木作的营造制度,还多用徽州的“砖、木、石、竹”四种雕塑点缀,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是首次在欧洲建造徽派园林,令人耳目一新,备受青睐。
▼纽约斯坦顿岛▪寄兴园
寄兴园自1985年开始策划至1998年建成,历时13年之久,几经周折。其间中美双方多次相互考察,选定建造苏州园林风格的中式园林。
寄兴园为典型的苏州古典园林风格,依地就势,堆山理水,所有的驳岸和叠石所用太湖石均由国内运去,其间的亭台堂榭、曲桥飞廊、花街铺地、云墙月洞应有尽有。
在大洋彼岸共同构成了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园林空间,受到了当地各界的极大关注和赞赏,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及许多美国政府要员也亲临参观,以高度评价。
▼德国▪郢趣园
郢趣园作为友好城市的礼物,由武汉市赠送给德国的杜伊斯堡市。由于古楚之国都称郢,故名郢趣园。
为体现古韵楚风,在色彩、雕刻、摆件、小品等方面颇下功夫,全园采用孔雀蓝色琉璃瓦,木作以棕黑为基调,明显区别于皇家园林和苏式园林,别具特色。
▼德国▪豫园
作为中国上海及德国汉堡友好城市关系象征的汉堡豫园在汉堡市中心,位于汉堡市菲尔德布朗纳大街(Feldbrunnen Strasse)67号的汉堡豫园,流水曲觞、九曲回廊、山石亭榭、屋顶飞檐,一切依旧,从外部造型看,这里更像是一处中式园林公园。
▼德国曼海姆路易森公园
德国曼海姆市多景园是目前欧洲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古典江南园林建筑群体。该建筑群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
包括一栋两层高的中式重檐歇山顶茶楼、牌楼、戏台、水榭、花厅、山亭和串联其中的游廊,蜿蜒地人造水系贯穿整个花园,并配以假山曲桥等园林小品,组成一个地地道道地经典江南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科学理念以及中国古典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意境。建造施工时间为1998年至2001年。
和那些只有些“神似”的中国建筑相比,路易森公园的建筑造诣确实高了不少。不论从环境来看,还是建筑本身,都能很好地体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风格,可谓在曼海姆这座古典而现代的城市中独领风骚。
▼日本熊本县▪孔子公园
孔子公园为泗水町政府投资兴建的一个以纪念中国古代伟大先哲孔子为主题的城市公园。整个公园由纪念广场、祭祀区、展示区和演出区几部分组成。祭祀区中的高台上设有大式重檐六角亭一座,供奉高达3米的孔子石像,周围有回廊和方亭供人停留和观赏。
另有一组四合院式建筑作为展示和资料研究。结合建筑布局亦有小桥流水的园林景观,所有古建都是按清代北式建筑风格加以设计的,为弘扬中国文化、推动中日友好作出了贡献。
▼英国▪燕秀园
英国燕秀园1984年建于英国利物浦的黑赛河畔,占地共920平方米。
“燕秀”题名喻其风格具有我国宫廷园林的神韵,园中的建筑是仿照北京北海公园静心斋建造的。
▼日本横滨▪友谊园
横滨“友谊园”位于横滨市民公园的人工湖上,按照上海园林风格兴建,由九曲桥、湖心亭、玉兰厅三部分组成。厅堂正门是一座牌坊门,进门是古色古香的小庭院,院内正面是主建筑玉兰厅,对面立着一块太湖石。
步出玉兰厅,沿着九曲桥,便来到湖心亭,在亭内可观赏园内景色和眺望人工湖美景。此外,在横滨著名的三溪园内有片“中国梅园”,每年绿梅盛开时节,吸引着众多游人。
▼美国西雅图▪西华园
西华园位于西雅图之南社区学院,占地6英亩,并公开征求园名,最后名为“西华园”。“西”指西方或“西雅图”,“华”指中华或华州。1994年设计图获得通过。拟定建设两栋主要楼堂,其一将作为展览及教育之用。
围内并有多座假山及小径,溪水流经莲花池,通过岩峡,成为一股瀑布,流注为一大湖。另一为一楝三层之华丽宝塔及数座凉亭。此园以四川园艺为蓝本,并在园内遍植松、柏、枫、竹等中国树木。
▼加拿大温哥华▪逸园
加拿大温哥华有座享有盛名的中国古典园林—一逸园。它坐落在温市华埠与市中心之间的中山公园内,是加中两国携手合作于1986年4月建成的,曾荣获国际城市中心协会1987年度“特别建设奖”。逸园建筑精致,景色秀美,风格独特,幽静典雅,已成为加拿大著名的游览胜地。
▼澳大利亚悉尼▪谊园
谊园坐落在悉尼市达令港畔,与中国城毗邻,是悉尼市引人入胜的一景。谊园就是友谊之园,1988年澳大利亚建国200周年前夕,悉尼华人社团倡议兴建一座中国花园,作为中澳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当时广州市和悉尼市已经结成了姐妹城市。
谊园面向海湾,可见帆景鸥波,涟漪万顷,有城市山林之趣。谊园的建造结构运用了中国园林传统手法,凿地为湖,叠石成山,以水为中心,山、水、石、树和建筑物合理布局,构成了“门庭景区”、“竹石山房”、“山涧瀑布”、“翠峦云阁”、“山林野趣”等诸多景区。楼台亭阁、山水桥石、树木花草,多姿多彩。
来源:本文资料来源于网络,筑医台资讯精编出品。
延伸阅读
最新 | 全国综合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0强排行榜(附名单)
End
投稿邮箱
news@zhuyitai.com